曾国藩年表
1811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一),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今湖南省娄底市)。乳名宽一,本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28岁改国藩。6岁,入家塾“利见斋”,随父曾麟书读书。
16岁,长沙府童子试第7名。
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21岁,入湘乡涟滨书院。
23岁,湘乡县试中秀才。
24岁,入岳麓书院,乡试中举人36名。
25、26岁,连考进士,皆名落孙山。
28岁,改名国藩,决心为国藩篱;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写有恒箴,集中精力追求安心立命、经国济世真学问;勤读史书,培养出“以天下为己任”之志气。
29岁,长子纪泽出生,开始作日记,至终不辍。
30岁,生病,欧阳兆熊、吴廷栋细心护理,结为好友。
31岁,向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读史,另得其指点“终日乾乾”。
32岁,致力程朱理学,每日早起、静坐、读史、谨言、养气、保身、书法、夜不出门,渐有大人相;日记指出“余病根在无恒”。
36岁,养病报国寺,悟“执两用中”大道理。
37岁,升任内阁大学士。
38岁,次子纪鸿生,辑成《曾氏家训》。
39岁,升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40岁,兼工部右侍郎;上《应诏陈言疏》,直言官场委靡因循,官吏腐败无能;兼吏部左侍郎。
41岁,开始经历最艰难困苦的十年。洪秀全起义;咸丰登基,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怒掷于地,欲罪之。
42岁,再上《备陈民间疾苦疏》;回乡奔母丧,逢太平军出广西、攻长沙。
43岁,始患得患失,不敢担任,后奉召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终成湘勇主帅,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湘军;太平军定都天京,奏准移驻衡州练兵,建船厂,购洋炮,筹建水师。
44岁,兵败靖港,投水获救。
45岁,石达开攻湘军水营,烧毁战船百余艘,座船被俘,文卷俱失,欲策马以死。
46岁,坐困南昌,太平军内讧。
47岁,父亲去世,咸丰准其在家守制。反省后深悟长傲、多言,为官场致祸的根源。
48岁,出武昌,会胡林翼进兵;给曾国荃写信,应回归老实本性。
49岁,李鸿章前来襄助军务;作《圣哲画像记》;写日记悟“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须努力向前,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语言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换一个人出来。
50岁以后,胜算愈来愈大,转忧为喜。
50岁,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尽抡四部精要”;太平军攻占江浙一带,咸丰命其撤安庆保江浙,却坚持己见,反倒使朝廷改变旨令。
51岁,指出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之后再演习制造;攻陷安庆;定三路进兵之策:曾国荃围攻金陵,左宗棠攻打浙江,李鸿章主攻江苏,“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52岁,力陈中华之难中华当之,绝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致子信:读书可变气质,由戒烟和从有恒到无恒此二事,知无事不可变。
53岁,登上中国第一艘木刻小火轮,喜而命名为“黄鹄号”。
54岁,攻陷天京。平太平天国有功,封毅勇侯,可世袭。告曾国荃尽快隐退。奏请将湘军遣散,获准。
55岁,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组建江南制造总局。
56岁,连续两次请假,在营调理。
57岁,扩大江南制造厂规模,拟设译书馆等。
58岁,左宗棠上奏,请求下诏促全国大臣学习曾国藩的知人之明;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位尊为相,居汉大臣首位,但并无实权;觐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纪鸿中秀才后几次到府城应试不顺,写信告诫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
59岁,奏请练兵、饬吏、治河为要务。
60岁,肝病日重,右眼失明;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
61岁,上海祝寿。
62岁(1872年),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还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书告兄弟仕途险恶,必须保重。
同年3月12日,午后散步,突发脚麻,纪泽扶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善终。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阅读摘录(倒读)
《易经》的“易”有三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一切都在变,都在流逝,一切都是无常,唯有变不变。什么叫“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就算有前生,有后世,但是这辈子还是只有一次。你不能永远不死,你也不能死而复生,这是不易。世界上没法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好有好报,坏有坏报,这也是不易的东西。你先认识清楚那些不易的东西再来变易,才不会乱。有原则地变就不是乱变,没有原则地变是最可怕的,变到别人都不知道你下次会采取哪种标准或方式的时候,你就是很可怕的了
而最要紧的还是要交易,当然这里的“交易”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意思,而是广泛意义上的交换与交流互动。
现在一般的讲《易经》的书,初学的人如果去看,往往很难看懂,这是事实。
在古代,“元亨利贞”是百姓使用非常普遍的话,所以根本就不用解释。
百姓日用而不知
你越早读《易经》,受用的时间就会越长。
现在“三季人”太多了。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从来没有看到过冰的人,你跟他讲冰,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吗?
第一点就是继旧开新,但是绝对不可以求新求变。
以前说“开卷有益”,没有错,因为过去的人写书是很谨慎的,他是要负责任的。可现在不是,现在很多人一下子出了一大堆书,这其中好书固然有,但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书更多,有好书也往往被淹没了。
反复思虑并不是优柔寡断,要求别人尽快说清楚、讲明白才是存心害人的不良企图。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往往才能对一件事情作出最好的应对,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第一,要能听真话,可以容纳不同的意见,不自以为是,不固执己见
所以我建议年纪大的人都开放一点,多听听别人的话有什么关系呢?不要太性急,要平和一点,包容一点。
为公办事,你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你该不听话的时候就是要不听话,你该坚持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中国人一开口总是说:“你不要告诉别人。”对方马上会说:“我跟别人讲什么。”然后出去之后立刻告诉别人,这才叫中国人。他心里会想:“你叫我不要告诉别人,我就听你的?我要不要讲是我的事情。”
中国人是全世界对机密的传播最感兴趣的人,你越跟他说不要说,他越蠢蠢欲动,越是不说不行。
我觉得这
我们现在的很多思路,很多做法,实际上都并不适合中国人的本性,因为很多思路大多是从外国搬过来的东西。
他知道
“创新”这个词是外来词,但其实它的
现在大家都不断地在讲创新,讲求新求变,我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这
“我就是要告诉你,
夫妇是什么?在卧室里面才是夫妇,出了卧室就不是夫妇了,就要么是别人的父母,要么是别人的子弟。
《易经》其实已经很明确地说了,
“余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后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因为恒心是无止境的,你一放松,老毛病就又出来了;你时时警惕,告诉自己不能错,不能再犯,老实讲即便这样都还不一定有成果。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我一直到现在还深深觉得自己没有恒心,我不能再没有恒心,因此我才有恒心。
就这两件事情,一个是抽烟,这个习惯戒掉了,一个是没有恒心,现在慢慢的有恒心了,这就证明“无事不可变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里面还包含一句话,人性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他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你去挖井,当然不能说挖两公尺没有水就放弃,也不能说挖四公尺没有水就放弃,如果确实有水,你就要继续挖,直到挖出水为止。可是如果前面的勘验工作没有做好,随便找一个地方挖,那就不能保证一定会出水了。
为什么孔子说“三十而立”,
“你真了不起,你才上五年级就有原则了,我到大三还没有原则呢。”
你考上好学校,别人就会对你另眼看待,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这能怪谁呢?
名字必须要跟人配合起来才有用。
“
一个人如果不读《三国演义》就实在太可惜了,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年轻的时候就读《三国演义》,不要等到老了才读。因为一般而言,人到老年,往往已经够世故,够有谋略了,而年轻人尚不懂世事,从《三国演义》中学习这些东西对他们是会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他就写了一个奏疏,说:“我现在抓到李秀成(他说得很含糊,不敢说是怎么抓的),我是不是要送到京城去?还是我就地处决?请裁决。”那边奏疏刚送出去,这边他就让李秀成吃得饱饱的,然后给斩了。
“有宗教家之信仰,而无其迷妄”
很客观地讲,排他性最强的是基督教,佛教反而比较宽容,应该算是比较宽缓的,但是各个门派之间仍旧存在彼此否定的现象。这就叫“迷妄”,迷惑而不切实际
顺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不顺就是叛逆了。所以如果懂《易经》,你就会知道,
自己要有独立清醒的判断,绝对不能说父母教什么,你就都听,就盲从。
一幅画、一首曲子是否能够传世,不是像不像、画得好不好的问题,也不是用什么乐器、加入什么元素的问题,其
“浮华”就是豪华而空洞不实,这是艺术家尤其要避免的,很多艺术家往往沉溺于艺术技巧或艺术语言的表达,过于追求华丽外表,哗众取宠,而内里却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没有灵气,这种作品肯定难以打动人心,也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们宗教不干预政治。”其实他们不是不讲,而是
科学最要命的就是破碎到无法整合,这也可以说是科学存在的最大、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这往往不是他生性如此,而是因为
“三不朽”就是指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最容易。因为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人,那就是上帝;他们有一本共同的规范书,叫作《圣经》。而我们没有,我们知道
《易经》就告诉我们,宇宙的一切一切,四个字就讲完了,那就是“
我们
人家越把你当作标杆,你越是麻烦,为什么?
当人类不再讲道德,只讲仁义的时候,就说明人的层次已经开始往下走了。仁义也消失了,就开始讲礼治,当这些都没有了的时候,就只剩下唯一一样东西了,那就是信用。一旦信用也破产,人类就面临毁灭。
因为当时的清朝,整个社会对道德都没有信心,人们认为道德就是老实,就是吃亏,就是受欺负,就是落伍。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依然这样认为。
但是最起码我们会慢慢有一定的标准,哪些适合小规模,哪些适合大规模,而不是像现在动不动就要连锁,就要国际化,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化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对小人要敬而远之,你才可能感化他。你跟他太贴近,就很可能被他拉下水,你跟他距离太远,他对你没有感觉,你就化不了他。一生能化几个小人,就可以算得上功德无量。
谦虚的人是不吃亏的,
你应该客气的时候不能不客气,但是不需要客气的时候,就不应该客气。有时候你的客气反而会增加很多麻烦。比如主人说:“中午留下来吃饭吧。”你说不不不,然后一直坐到12点半,那你不是给他添麻烦吗?人家留你吃饭,你要先说不好意思,中国人说不好意思往往就是要的意思,你也不能说要,你如果说好,他就会翻脸了。“好?我正要出去呢。”
所以
诚是贯通天地人三才的媒介。
祭祀有很重要的功能,这其实主要是做给后代子孙看的,如果总是几个大人去祭祀,将来哪一天大人也去世了,可孩子却从来没扫过墓,到时候他们的墓也就会没人扫了。
自知经历官场权术,并无好处,不如忠厚老实,不耍奸诈,以免陷入无休止的仇恨之中
君子是要“兼善天下”的,但是这不能用强制手段,也不能用法律来规定,所以道德与法律是两码事。从道德角度不可以说,“你要凭良心,凡是不凭良心者处以十五年以下、七年以上徒刑”,怎么能这么判呢?绝对不能。可见道德良心是不能用法律条文来规范的。
现在不管士农工商,
现在的公司只要规模稍大,只要它稍微有一点制度,你就知道它肯定官味十足,这是事实。所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被废掉之后,每个人都成了皇帝。
到底是跟着人走对,还是跟着地方走对?都不对。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属地主义,也没有属人主义。
这个观念其实在人类学上应该算是非常先进的观念,以文化来判定一个人是哪里人。
我想他肯定有很多顾虑,我不相信他完全没有过这种打算,因为他毕竟是人,但是他衡量一切以后决定,“还是诚诚恳恳做一个忠臣比较实在”。一个人不是说实力够就行,要成功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我觉得“大位是天定,不是人定的”,跟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什么叫“忠”?当你把心放在中间的时候,就叫“忠”。首先要“从心”,古人“以不懈于心为敬”,必须尽心任事才能“不懈于位”,做好分内之事,其次要“从中”,“中”有不偏不倚之意,所以“忠”也是正直之德。
只不过他更觉悟到,在大事上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有自己的抉择,但是千万不能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就不对了。千万记住,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得过分,一过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所以一个人一辈子能走到什么地步,其实有很多原因,不是单靠某一样东西,而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的。
曾国藩看到他渐露骄横之气,于是马上写信给他,说:“你统帅部队多时,声名太大了,最好保有一颗谦虚的心,以此为自己积德、积福。”这是直接告诉他,要谦虚。他这样说,鲍超就听得懂,他如果说你现在要像麦穗一样,鲍超肯定就听不懂:“什么叫‘像麦穗一样’?”所以
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所讲的话,全都是对的。只是我们认知错误,理解错误,或者执行的时候出错了,一句话,是我们做错了,不是老话的错。你不要去改动它,要照它去做。古人的话一定是对的,你要慢慢去深入透彻地领悟它。
社会上一定是有小人的,记住一句话,有君子的地方就一定有小人,而且小人是杀不光的。所以孔子要我们对小人敬而远之。你要跟小人保持一些关系,但同时又要疏远他,可是你也不能得罪他,得罪他就会很麻烦。
现在很多人都爱说“环境就这样,没有办法”,这就叫环境决定论。要记住,
他说
曾国藩就是看到这句话以后,感觉很痛心,自己以前一天到晚说一些无聊的话,做一些没用的事情,然后还编出一套理由来,说当官一定要这样,后来才知道不这样,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最终就改变过来了
从古至今的圣贤没有谁不是由勉强到自然,
功名利禄都是天定的,你这辈子能赚多少钱,能做多大的官,能有多大的事业,都是天注定的。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进德修业”。
今天为什么人活得越来越辛苦,主要的原因就是
清初人口少,百姓谋生容易,所以顺治、康熙、雍正年间,以及乾隆的前半期,政治良好,生活稳定。
这是理所当然,也是势所必然,因为
而应该是中产阶级最多,这才是正常的。
当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只要是处理涉及外国人的事务的人,都会倒霉。
当时所有的地方官,只要碰到与外国人有关的事情,都不敢碰,就是怕自己倒霉。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军才会假借基督教的名义,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照基督教的教义去做,而只是利用基督教,并不是真的诚心诚意相信上帝。
巫术统治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有一批人开始作乱,也是假借宗教之名。
即便把他们平定了,又会有别的人起来作乱,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是华裔的韩国人,我的韩文很好,中文也不错,我最差的就是英文,所以我当时要出国深造的时候没有选择欧美学校,而选择了中国,因为你们讲中文,我能听得懂,而且“交大”是个好学校,所以我就来了。可是没想到上课的时候,你们都跟我讲英文,
因此曾国藩就主张翻译,主张科学要扎根,他再三说我们学欧洲、学美国,不是要跟着它们走
崇洋媚外其实是两码事,崇洋是崇洋,媚外是媚外,我一点也不反对崇洋,全世界的人都崇洋,为什么?
对任何人,
武人给钱,文人给官”
“识时务”,是指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出来做事,才出来,而且当仁不让;否则,他宁可归隐,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情况。这跟现代人的观念有很大差异。
真正的“识时务”必须要合乎时机,要务本务实。而
我经常参加公司尾牙,我就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一般今年尾牙的时候,老板如果重奖一个人,我就知道明年我再来的时候他就会不见了。
不能不报恩,但是不应该出公账,不以官禄报私恩。康福救他是私事,他只能用自己的钱去帮助、照顾康福
如果说一个人天生就是好人,那就说明他这辈子没有好好修炼,也没有修炼的必要,那就叫“不长进”。
读历史背后的道理,而且
人有三层,第一层是表皮的,第二层是骨肉的,而最深层的则是人的心。
“以礼为本”是没错,但是
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比如一个人闹出了一件事情,刚开始媒体天天报道他。可没几天又出现一个会打球的人,大家就都去看打球的了,而之前那件事情就被忘记了,这说起来似乎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
完全靠考举也很危险,因为有可能选出很多空会读书,却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来。
推举就是把大家都觉得好的人推荐出来,但这也有危险,因为可能出现乱推举的现象。
更危险的是选举,因为目前为止很多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选举往往不能选出最好的人,而凡是浮出来的,通常都不是最好的人。因为最好的人,多半都会懒得来这一套,也懒得走这种流程。所以
为什么透明化的结果会不好呢?我们前面讲过,因为一切都透明化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招致别人的非议或反对,你根本没法做决定,也没法做事情。所以过度透明化的结果就是顾此失彼,杂乱无章,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为什么中国人碰到事情不愿意去报告,就是因为他知道别人的第一反应,就会是怀疑他、骂他,“我去讲,我肯定倒霉”。可是他不报告,心里又会不安,报告,又会倒霉,所以就让别人报,“我赶着要上班,你们快去报告”。由此也可以看出,
一个当主管的人,脸上的确需要有阴阳,不高兴就是不高兴,高兴就是高兴。
2023-03-16
第一,重视人才。这可以说是一个当领袖的人必备的条件。
中华民族到了清朝末年,老实讲是很凄惨的。你看中国历史看到清末,就好像看《三国演义》看到关公死了,看到刘备死了,然后诸葛亮也死了一样,这时候你还会想看吗?你就不想看了,因为看了会难过,心里会不好受。可是能怎么办?怨叹有用吗?没有用,一定要自强,要自立自强才行。
说什么“政治和经济可以分开”,我是绝对不相信的。这绝对不可能,尤其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因为
现在考公务员的人数和报考比例,竞争那么激烈也还要削尖脑袋往里挤,更别说有人给你做官的机会了,那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功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功夫。
所以,以自我为中心是最要不得的,我们一定要尊重所有跟我们共事的人。尊重与重视,可以说是与别人共事与合作的前提与保证。
应该一开始“有为”,然后慢慢放手,慢慢让下面的人更独立地做事。当下面的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你自己也很放心的时候,你才可以无为,你才可以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做,但你还是不能马上公开明确说授权。
你要多听几个人的说法,才更可靠,更接近事实。
真诚并不是实实在在地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因为根本就没人能判断和界定真实。
通常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十个人讲这件事,会讲得都不一样,这就叫“罗生门”
哪一件事情不是“罗生门”呢?
无论怎么说都有理。所以在中国有另外一套做法,这套做法是什么?最后要有一个人拍板定案,这就是“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以法为本”完全不同。
每个人的优点和所擅长的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任何人,只要用对了,他就是人才,没用对,他就是庸才。因此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并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的长处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依据每个人的志向大小与才能高低,授以不同职位
满意的人才上缺,可以占用其次,加以教育培养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才叫“交心”,而不是说一天到晚都要在一起,那完全没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都很忧郁,不开心,那他们就一定是“黑军”,反之,如果员工都是嘻嘻哈哈的,很快乐,也很轻松,那他们就是“红军”。而从员工身上再去看老板的心态,就会看得比较清楚、准确。
走动式管理没错,但千万记住,
我们是同乡,这就是地缘。我们是亲戚,这就是血缘。我们是同行业的,那就是业缘。还有一个他缘,就包括所有其他关系在内了。
只要这个‘同’字。不管是什么缘,只要加上同道就对了。同乡里面会有同道的,同学里面会有同道的,别人介绍的人里面也会有同道的,只要同道就够了,就好办事了。
找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考对方《弟子规》,如果不会就免谈。这就是他找同道的方法。
三国可以说是我国历代中人才最聚集的时代,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出现过,里面有各种人、各种情形和境况最好的案例。
他们往往都是用很高的价钱买真珠宝,把它放在保险箱里面,然后买一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假珠宝戴在身上。
人不可能没有亲疏之分,我也不赞成当老板的就一定都要说自己的财产不留给子女这一类的话,我不主张这样。
你这样不对,你要趁现在的机会多聚集人才,多推荐人,最后就算清廷怀疑你,也拿你没有办法。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利有弊,你不可能说只取其好,而不要其弊。因此你
有一个父子骑驴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头很瘦的驴,刚开始父亲一个人骑,大家就骂父亲:“你自己骑驴,你儿子走路,你好意思吗?”父亲一想也是,于是就让儿子去骑。可是大家又骂儿子:“你爸爸跟在旁边走,你骑驴心安吗?”儿子觉得说得也有道理。后来就两个人骑,可又有人说:“你们是想把驴子累死吗?”所以两个人干脆就都不骑了,都下来走。有人看见又说了:“你们这是干什么?有工具不会用。”这也对,反正怎么讲都对,最后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改变自己是否一定就好呢?那要看你的出发点,看你改变的根据是什么。如果只是因为在乎别人的意见,因为别人说自己不好,那这种改变就没有太大价值。
作为领导者,只应该在一件事上检讨自己,那就是用对人没有,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没有,这就是领导者的责任。
其实每一代都有人才,只是人才永远是稀少的。如果人才很多,好不好呢?不一定好,反而还有可能会让天下更乱。现在教育虽然已经普及了,
很多事情一旦制度化,往往就会背离其初衷,没有用处了。
我们不是没有制度,只是无法执行。
这样慢慢地走弧线上来才对。
当你完全了解一个人之后,你还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就是你的错了。
现在有很多公司只要应届毕业生,不要有经验的,就是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已经沾染了一些坏习气,他们可能会把这些坏习气带进公司影响其他人。但也有公司专门要有经验的人,这就是
“精于刀者死于刀,精于游泳者死于水”,精于管理的人也经常会死于管理,为什么?因为他把管理看得太万能了。其实管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真正的关键还是管理者的品德。
《易经》里面有个临卦,也是说你要
与人说话,首先要看他有没有用心在听,
随时随地都做记录做得非常好。大家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因为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了。
曾国藩是把人才安放在适当的位置,必要的时候还要加以合理扶植,要适当满足他们升迁的需求。
曾国藩接见过一个人以后,他事后都会做一个记录,就好像我们现在接见完一位客户,就要做客户资料表一样。他见完一个人,回来就会标上一个特定的识别符号。比如凡是打三角形的,就是不能用的;凡是打圆圈的,就表示这个人可以用;凡是打两层圆圈的,就代表这个人非常好;如果是一竖或者一点的,那就是根本不用谈,可以直接打入冷宫,这种人完全不能用。
那么现在我们一般人能这样做吗?不能,因为别人会专门去偷看我们的记录,一旦曝光就可能得罪很多人。
如果你是总经理,就要跟所有的部门主管说:“你们要
这就是中国人,一方面告诉你要守规矩,一方面告诉你不能死守规矩;一方面告诉你要有制度,一方面告诉你这个制度不算什么。我们现在是学历至上,
一定要早起,因为
其实夫妻吵架的时候最好也是用这种方法,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他们读书只是读那些技术性的,可以用来赚钱的书,那些书跟一个人的气质没有半点关系。
什么叫
曾国藩说他本人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曾国藩说:“
要做一番事业,单打独斗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要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拼。所以他知道,人才是很重要的。
机器坏了还可以修,可以换,可是人一旦出问题,就会非常麻烦,并不是更换所能解决的。
孔子收学生是没有地位高低、贫富贵贱这些门槛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教无类”。但是
古往今来有大作为的人,才智多半只发挥了三成,有七成没得以充分利用。究其原因,可以说其领导是最大的障碍。这句话很多领导是不爱听的,但事实上,领导成为下属做事情的绊脚石的情况非常多。因为领导的干预或阻碍,下属本来想做的,不敢做;本来要做的,不让做、不能做了。可是很多领导却并不这样觉得,甚至完全浑然不觉,而且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专注是成功的必备品质,有专注,才会有效率。做事最忌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只有首尾不懈、一气呵成,才能快速达到目标。“人而无恒,终生一无所成。”理想、抱负,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是大部分人的梦想最终往往都化为了泡影,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恒心。笑到最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通常不是一开始最有优势的人,而往往是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
但是要做到保持恒心、坚持不懈,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这也只能靠自己,别人是无能为力的。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认识你的人,一种是不认识你的人。如果一个人认识你,他还看不起你,还不能接受你,那是“
所谓“识人为己用,不如为公用”。“
曾国藩看人首先看什么呢?看这个人有没有独立之志,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断力,能否独当一面。而且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要能够聚集众人的力量。一个领导最要紧的不是自己在做事,而是要让跟自己的人都能好好做事,这点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中国人很有意思,一方面说“你听话,对你是不利的”,一方面又说“你不听话,对你是有害的”。像这种话如果你听不懂,那最好就不要研究中国人的学问。一个人如果太听话,就容易变成“奴才”。你对老板服服帖帖,老板一定把你当“奴才”。所以经常有人很生气地跟我说,“我们老板怎么那么跋扈,好像我是他的奴才一样”。我就对他说:“谁叫你那么听话呢?”他说“那我就不听话”,可是不听话就叫叛逆,叛逆就要被除掉。
中国人是最懂得品质管理的人,其核心就是牢牢抓住上下限,然后由此就产生三个字,叫作“差不多”。听话听到差不多,不听话不听到差不多,守规矩守到差不多。中国人在这当中找出的一条路,就叫“不真不假”。“
从北方打南方比较容易,胜算比较高,而从南方去反攻北方就会非常困难,多半是会失败的,这是
一个人与上级打交道,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你坚持到最后是对的,你就要坚持,你怎么能不坚持呢?
这样被连唬三次,最后就缩得像蚯蚓了。这就是
总以为听话就好,
其实中国人最好的志向就是为公不为私。
胆识是综合性的。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因此要“博采众议,不主观武断”,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现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爱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说“我负责”。
要想能准确判断,至少要做到“知己知彼”,方有可能“百战百胜”。
过度守法的民族是没有应变力的,因为法是死的,而且要修法非常困难,修法过程中会有各种势力、各种利益群体干涉。
有很多法案,讨论前是一定通过,讨论后呢?慢慢来,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不通过就是不通过,你再有理想又能有什么用?这些
有头无尾是最糟糕的,但也是最常见的。偶尔一次坚持,偶尔一次表现出应变力是很容易的,但是能长期这样做,却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把成功者与普通人区分开来的最大原因。
什么叫“人才”?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把会赚钱的人叫人才,会打篮球的人叫人才。曾国藩却说,心存仁义、肩负重任的人,才有资格叫人才。
凡是能够在企业界实施的方法,没有一件是高深莫测的。
但是要品德好就很难,而要把品德原本不好的改好,就更难。无才的人在中间,有才的人在两端,有才者要么是第一等,要么是最后一等,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道德,是否有道德、有德行,是否能以德服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么才能对于他而言,就很可能成为“帮凶”,这种情况下,有才能者会比无才能者更具破坏性,会带来更严重的灾难。
其实作为领导,真的只需做好“识人用人”这四个字就够了,其他都不是你的事。可是现在如果你在台湾当“交通部长”,别人还会质询你“台湾最快的火车是什么?”你还得回答,这不是很奇怪吗?如果我当“交通部长”,不管谁质询我台湾最快的火车是什么,我肯定会说:“这个问题请你问‘铁路局长’,那是他的事。”
一个老板只有两件事情要做:
什么叫“有成”?千万记住,为公家做事做出成就的才能叫有成。
你坐电梯的时候,眼睛会看哪里?你下次可以去观察,你会发现,一进电梯,每个人都会盯着显示屏,看上面的数字升或者降,那有什么好看的?
其实最难修炼的就是眼睛,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用力看不对,不用力看也不对,这都要靠你自己去修炼。最吃亏的就是老板每次看到你,都总觉得你对他有意见,遇上这种情况的人是最倒霉的。
因为
如果老板的心一动,你就能知道他要干什么,那你要不要说出来?你千万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糟糕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就是因为不懂这其中的道理,最后才酿成悲剧。他就是能看穿曹操的心事,曹操一动,他就知道曹操想干什么。曹操怎么可能忍受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呢?所以最后就把他给杀了。最令老板气恼的就是,他在你面前就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我想什么你都知道,那还得了!”可是你完全不知道,也不行,老板会想“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要我说,那要你有什么用?”我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到现在还没有改变的道理。
以前的人问路多半都会先给对方递一支烟,然后才问他去车站该怎么走,那样他就会讲得很清楚,为什么?他会想,“我不能白抽人家的烟,我应该凭良心告诉他。”或者你不递烟,你欣赏一下他的花也行,“啊,这花真漂亮,如果不是赶时间,我绝对会买回去。我现在要去车站,请问该往哪里走?”
所以
旁人一看,立刻就会觉得懂得节俭的人绝对可靠。所以我
孔子就要求我们看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观、察这三个字就代表三个层次,而且一个比一个深。要看清一个人的动机已经很难了,而你还要看他的方法是否正确。有很多人的动机是对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是错的,所以最后还是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除此之外,你还要看他的识度够不够,也就是说,看人要看三层,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看进去,你才能看得更清楚。
《冰鉴》无论是谁写的,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只不过它
所以中国人的话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因为这些东西必须综合其他因素一起来看,而不能只看某一方面。单看某一方面,通常会看不准,也看不全的。
《易经》告诉我们,
男人要外刚内柔,女人要外柔内刚,这就叫男女有别
你的内心如果有什么触动、感受或者情绪,你的脸色也会变,是隐瞒不了的。一个人如果很高兴,即便他不敢笑出来,他的脸色还是会显示出来;同样,一个人如果很愤怒,就算他修养很好,你也照样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每个人的脸色都是随时在变的。
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求功名不一定能得到,想做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做到,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修己,想要使自己品德高尚,那我们马上就可以做到。
如果你的特色能做到让大家普遍欢迎,那就表示你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你的特色老是和大家格格不入,那你自己就要好好去调整。
”时常问问自己,“我对任何事情到底有没有用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看得起别人,别人才会看得起你。用闽南话来讲,就叫“你看我普普,我看你雾雾”,
中国人主要讲仁,不太讲爱,同样,中国人讲情,也不太讲爱,西方人则讲爱讲得比较多。爱是很肤浅的,情则是很内敛的。
是情比较长久还是爱比较长久呢?爱往往一刹那就没有了,因为爱就像火花一样,往往“啪”的一下就没有了。情才会长久,
你的心思想法很忠实诚恳,言语也实在可信,那么连神明都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可敬。
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社会的新风气、新观念,家长的教育引导对年轻人的塑造与限制,其力量都是不可小觑的。
学校教育原本就没办法代替家庭教育,孩子的
一会儿吃热的,一会儿吃冷的,这样肠胃肯定会坏。肠胃一坏,就又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生病。所以很多病其实都是现代社会的一些生活方式或习惯造成的。
所以一个人多读书,并能读懂其中的道理,增长自己的智慧,这对自己一定是有帮助的。
当中国人告诉你要忍耐的时候,也就同时告诉你,不应该忍耐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忍耐;当中国人告诉你要礼让的时候,一定也就告诉你,不应该礼让的时候,你就不可以礼让。
“儒”是人字旁,右边是一个需要的“需”字。“儒”可以这样来理解: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需要有一些柔术。“儒”可以理解为“柔”。
随时随地都有才可用,只是我们没有识出他们,没有请教他们,不会善用他们,所以才造成他们好像不存在一样。
教育、教养、教化是不一样的。第一层是教养,首先要让他能活下来,要养育他;教育是第二层,要培养他的兴趣,让他明确自己的方向;最难的是第三层教化,因为
他们需要你帮忙,你当然可以帮,
别人来捐钱,首先要看看人家这个钱是怎么赚的。
假设你问一个人他昨天下午三点钟在做什么,他如果立刻就告诉你他那时候在做什么,那接下来他就惨了,为什么?因为你马上会说:“你明明还去干什么干什么了,你这一点没有说,是什么道理?你想隐瞒什么?”那他不就完了吗?如果换成是我,我就不会像他那么老实、听话。你如果问我昨天下午三点钟在做什么,我就会表现得很轻松,因为我懂《易经》,这时候我的功夫就显出来了,“昨天下午三点钟我在干什么?
首先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然后再去访察别人的言论。
勤劳才不会懒惰,谦虚就不会骄傲,而“大”就是“勤”“谦”二者兼具,这三点合起来,就是古人修身治人的最大法门。
中国人,一定要学会
训练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把石头搬到那边去,搬完再叫他搬回来,然后再搬过去,他如果问你“为什么?”你就告诉他“我怎么知道!”这看上去很没道理,但这才是真正的军队里的情形。就是要让军人天天忙,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指将士,“势”指大局。当大局混乱到不知道为何而战的时候,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当兵必须要知道为何而战,这样“气”才不会竭。“宁可数月不开一战,不可开战而毫无安排算计。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士气是比武器还重要的,但现代人都认为武器最重要。装备好了就一定会打胜仗吗?其实不一定。
我常常发自内心地觉得,
圣人的话都是没有错的,是我们看错了,悟不透,才导致自己最后做错,这是我近四十年最宝贵的经验。
“富不过三代”的真正用意其实是要告诉你,
法永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法修订得过于频繁,而且又没有公信力,这是我们现在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国人更重合理,并不是很重视合法。
“外王”的意思是你只修自己是没有用的,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呢?你一定要
说服里面包含有强制性的东西,那它就一定是会反弹的。所以我不用“说服力”,也不主张用“影响力”,我喜欢用“参考力”。我做了,
人不要去改变别人,那太霸道了,也不要强力去主张什么,你没有那个资格。你该做的,
“哪里,是你自己悟到的,你不要把功劳加在我身上。
家甩来甩去,永远看人家脸色行事,这是非常糟糕的。但如果我们一下子就跟他们翻脸,也会对我们不利。我们还是要向他们学习,可是
“尽人事,听天命。”你该做的,不顾一切去做,至于结果怎么样,碰到好人还是坏人,那都不是你的事。这才是真正对自己忠诚的人该持有的态度。
“
现在不该上电视的让他上电视,不该播的天天播,这就叫洗脑,这对年轻人而言尤其可怕,他们受的毒害往往也最深。那么,这是谁的罪过?这是电视媒体应该负的责任,媒体当然也知道这样不对,但它能博取收视率,所以就不管不顾了
人如果没有人格只有位格,那就只剩“我值多少钱”的问题了,那人还算什么呢?这是现代人的一个非常奇怪的价值观。但是没有办法,
“怪力乱神,无病呻吟。误人害己的文章,浪费资源而已。
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很多人所写的书本身价值意义就不大。“
我们总是花太多时间在别人身上,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爱惜自己,好好对待自己,
每个人都有盲点,这些盲点就是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的点,我们什么时候把它们看清楚了,就能很快地调整过来了。我们这辈子来到这世上就是要调整自己身上的盲点的,这就叫“功课”。
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好的人的,都是慢慢改的。这样才有意思,有价值。曾国藩不是天生的圣人,他如果生来就那么“完美”,也就不值得我们专门来讲了。
所以一个人
2023-03-10
2023-03-10
他会用人,而不是样样都是自己在做。
2023-03-10
“潜龙”,比喻人隐居不出,静处不动。遇此爻,不可有所作为。
2023-03-10
人
2023-03-10
“Are you ready”,是指“你心中有数吗”。你心里有个数没有,
2023-03-10
老实讲,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不
2023-03-10
“这部手机你只能用来做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妈妈,不能用来做其他的。”于是她就不用手机了。
2023-03-10
现在时代变了,应该想着
2023-03-10
所以你完全不用着急,当你心中有数,上面的人也知道你值得信任,你不会惹麻烦,不会占了位置不做事,更不会上台容易下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出现了。
2023-03-10
“利见大人”的
很多人一到翰林院,就开始钻门路,拉关系,等做官。有的进士被派到地方,很快就飞黄腾达了,但是往往也很快就出事了。曾国藩就待在翰林院,哪儿都不去。他待在那里干什么呢?他没干什么大事,可这样他反而没有事。
如今的学术界中学者、著作、论文充斥,能真正称得上学者,真正算得上学术研究成果的,少之又少
他趁此机会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就提醒我们,
第一,早起。每天都要如此,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第二,静坐。现代人很麻烦的一点就是,能动不能静。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坐飞机,你都会看到很多人听音乐,打游戏,玩手机,玩电脑,一刻也停不了。
第三,读史。其实历史真的是需要很认真地去读、去体会的。
第四,谨言慎行,而且还要养气。说话做事都要小心谨慎,既要三思而后行,也要三思而后言,因为
第五,保身。
第六,书法。其实书法也是练气的。练书法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写字漂亮,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第七,夜不出门。这一点很多现代人都做不到。其实这方面我很羡慕美国。在美国,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夜不出门的。
通过学习,曾国藩慢慢有“大人相”,这个大人相是要靠自己培养的,
后面怎么样其实不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标榜自己“绝对透明化”,这其实是很糟糕的事情。我只说一句话:当一切都透明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作任何决定。因为才刚刚开始商量,还没有做定案,就闹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了,
我为什么要
“
如果表现自己会怎么样。一个人要不要表现,自己要好好斟酌,因为表现的结果通常是很凄惨的。
一个人多病几次其实是好事情,因为往往生病的时候,会领悟一些平时领悟不到的道理,你会比以前,
曾国藩知道
我当过老师,我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是那种人,从不发表反对意见,哪怕安安静静地坐着打瞌睡,也不会给你难堪,你无论讲什么他都举双手赞成,那你不给他80分怎么对得起人家?
意见,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要
没有洪秀全,他就没有利用价值;有了洪秀全,他就只好自己去面对、去接受朝廷交给自己的剿匪重任,他不能叫苦,而且就算叫苦也没用。同样,咸丰皇帝的想法也是如此,“
所以对任何外界的变动,你都要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凡是碰到内外的变动,你都要告诉自己,这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必须要面对的,你要想“
一旦天下太平,大家就都开始享乐,
一个人要会利用敌人,而不是跟敌人死拼,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皇帝最乐意的就是他为自己平定太平军,而最害怕的是他反过来打自己,所以只要曾国藩显露出一点造反的苗头,皇帝一定会立马除掉他。
当皇帝信任一个大将军,把50万大军交给他的时候,是
“
曾国藩从这个时候起就告诉自己,每天都要读书。
其实他获救是必然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投水。刘备也是这样,他就知道一定会有人救。
老实说他其实很不喜欢左宗棠。凡是那种骂得别人没有面子的人,别人都不会喜欢。但是他还能几次跟左宗棠合作,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中国话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你一直冲下去,会越来越困难,但是你这时候如果回家好好歇息,好好反省一下,然后再重新出发,这对你会是好事情。所以凡是碰到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就要感谢老天,这其实是老天在帮你的忙,你要自己去慢慢感悟、慢慢体会。
当你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时候,你去翻它,翻到某一卦,你往往会越看越觉得对,而且感觉好像就是对你说的话。之所以会这样,其实
所以,庙里的签一出来,
他还在49岁的时候,“与太平军生死决斗之际,将几千年来圣哲选33位,命纪泽挂于墙上,并作《圣哲画像记》,
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
现在很多人也都是,今天对自己立了什么要求、规定,明天就全忘光了,还是像以前一样散漫,还是旧病复发,改不了,这就是
他说他自己没有常规可循,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总是摇摆不定,没有固定的准则。现代人把这叫作求新求变,前面我说过,求新求变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病根就是没有恒心,我们就要开始改变自己。
“我怎么那么小气?”这就是你的功课,你是要继续小气下去,还是要从此变得大方一点?但是你
恒不是策略,而是信念。
任何事情都会有例外,一旦超越中间的度,它就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所有情形都涵盖在一个卦里面,这是做不到的。同样,
第一点 实事求是的第一点
“君子以立不易方”,立于其道而不改易。君子看到
“误解了恒”是什么?比如安于常态、刚愎自用,或者死守规矩。其实到现在还是这样,很多人不是这种人就是那种人,容易走极端。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要在两端找平衡,那才是最佳状态。
也就是说只要能
我们不能忘本,学了要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做他们的奴隶,做他们的奴才,
所以当官
千万记住,一个人,不管他生前怎么样,他死了,就是完成他这一生的任务了,我觉得这是中华文化里面非常好的一点。不要再去议论他,我们对曾国藩都没有议论的资格。
因为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是过程,
我们常听人说“变卦”,也就是改变主意的意思,实际上
每个人一辈子只喝两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关键就看你怎么喝,你先把甜的灌下去喝光,后面就会受罪。其实我们
其实
有些人的人生曲线是到后面就往下走(见图4),有些人的人生曲线则是到后面还依旧持续平缓发展(见图5),还有的人的人生曲线只画了一半,比如早逝了。所以大家有空的时候
只能你自己改,别人改不了。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