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鼎炉,心似明镜。内观己心,外观万物。知行合一,与道同行。
放下万缘,身心松弛。息随自然,意守丹田。虚极静笃,归根复命。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随不拒,如镜映物。照见本心,良知自现。
事来则应,心不染着。观物察理,知行合一。如水随形,利而不争。
内外一如,身心混融。万物一体,天人感通。复归于朴,逍遥无穷。



缩进首先从身体入手,通过放松身体来安定心神。练习时,选择一处安静之地,让身心都暂时放下外界的纷扰。无论是端坐还是平躺,都要确保姿势自然,从头顶到脚趾,逐一感受每个部位的松弛与沉重。随后,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不加控制地观察其进出。当呼吸平稳后,将意念下移至丹田,感受那里的温暖和宁静。面对杂念,不要对抗,只需像看云一样任其飘过,然后温柔地将注意力拉回丹田,因为“拉回是功夫”。坚持练习,你会发现睡眠质量显著改善,身心紧张得以缓解,精力也变得更加充沛。最终,身体会进入一种“虚极静笃”的状态,为后续的心神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缩进当身体安定下来后,便进入观照内心的阶段。这一步的核心是培养“觉察力”,成为念头、情绪和感觉的观察者。首先,在内心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我不是我的念头,我只是那个正在观察着它们的觉知”。当一个念头浮现时,你的任务是迅速认出它并给它一个中性的标签,比如“一个工作的念头”或“烦躁的情绪”。这个标记过程能打断念头的自动延续,让你从“陷入”念头转变为“看到”念头。对待任何念头,无论是好是坏,都以“不随不拒”的态度,像一面镜子映照万物,物来则映,物去不留痕。通过不断练习,你会发现念头之间开始出现宁静的缝隙,最终达到“照见本心,良知自现”的境界。

缩进此阶段是“事上练”,将前两步的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中。它包含一个“止、观、行、舍”的微观循环。当外界刺激发生时,在自动化反应启动前植入一个“微暂停”。在这个宝贵的瞬间,你启动“观察者”模式,觉察自己的第一反应,并迅速链接内心的“良知”,判断当下最智慧、最良善的做法是什么。接着,毫不犹豫地将这一判断付诸行动,言行与内心保持高度统一,行动的动机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而非争辩或证明自己。事后,将由此产生的一切情绪彻底放下,让心恢复到清明的状态,准备迎接下一件事。通过这种训练,你将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和内耗,做事变得果断高效,并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在。

缩进这是修行的终极阶段,不再是刻意练习,而是对新生命状态的体验与安住。在深度宁静中,放下“身体边界感”,感受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内外一如”和“万物一体”。你不再是独立观察者,而是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能对他人的情绪和事物的走向产生深刻的同理和洞察。行动不再源于焦虑或欲望,而是发自内在的宁静和直觉。在这种“复归于朴”的状态下,你不再需要通过外在的头衔或成就来证明自己,而是体验到一种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的深刻喜悦。最终,你将从自我欲望、社会评价和死亡恐惧中解脱,获得“逍遥游”般的精神大自由。

 


PDF看这里: 归元一气修心法.pdf
网页版这里:http://www.dt2023.cn/usr/uploads/pages/guiyuan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