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文,题目叫 在交大迷茫一年后,我找回了努力的意义。以下内容全部摘录于此文:

作者说他发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困惑:我到底在为了什么努力?我为什么要努力?

很少有人用“迫在眉睫”来形容一个困惑。我也有同样的困惑,我的经历也与他有部分相似:

在上大学之前我是非常拼的,当时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第一名,所谓“赢”,也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未来。而当我的“赢”的目标真的实现了以后,生活也还是照常过啊。

我并不承担在大城市扎根的使命、也不存在过大的野心,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

网上充斥着关于“内卷”和“躺平”的讨论。很多人秉持一种“你只要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的观点。

和我预想的不同的是,随着我躺平的日子渐长,我并没有看透大学的真相,反而愈发迷失。我陷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不是痛苦也不是快乐,就是麻木,我不知道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

在躺平的日子里,不说正反馈了,可能连负反馈都没有。不管你认为人的幸福从哪来,有一件确定的事是人的幸福一定从和世界的交互中产生(毕竟人还是有物质性的),而和世界交互就必定产生反馈,反馈包括正负两种,相辅相成,帮助你找到通往幸福之路。而一直躺着是注定很难和世界产生交互的,得不到反馈,人就会走向虚无主义。

所以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吃苦?而我目前得出的答案是,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很难的、会让你吃苦的事情,可以让你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会产生正反馈和负反馈。也许你在这个过程中增长了某些技能、攻克了某些难题,很开心,也有可能碰到拼尽全力无法战胜的对手,这些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一部分。苦尽甘来的正反馈让我们明确技能树、有过日子的信心;而负反馈则帮助我们排除自己做不好的领域——大不了换赛道嘛,树挪死人挪活。

人是需要挑战的,这是写在人的DNA里面的。想想打游戏也是,可能太简单的关卡或者对手玩着就没意思了。因而从这个维度来说,主动吃点苦、克服一点难题也是必要的,一体两面、没有苦就没有甜。

上面说的努力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的能力、扩展技能树,这样就能获得正反馈,通往幸福。但通往幸福的维度不止于此。另一维度,或者更高的一个维度,在于利他,这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比如说一个很厉害的程序员,非常会写代码,可谓是最锋利的剑,但这把剑挥舞的方向可能更加重要。如果他拿这个技能去做一个便民的app、或者做游戏,让大家的业余生活得到了丰富,是不是比单纯说“我很牛逼”会更加幸福呢?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父母会如此照顾子辈———子辈过得好相较于自己过得好而言,能让他们更幸福。在我看来,把自己炼成最锋利的剑、再找到恰当的方向挥出去,或许是通往幸福的绝佳道路。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锋利在哪、也找不到合适的挥舞方向

我们要努力尝试不同的方向,找到自己的锋利之处,努力找寻挥剑的方向。这其中吃苦是免不了的,但这是值得的,因为唯有这样才能通往幸福。

至于网上的言论,各种各样的都有。很多人网上冲浪就是来发泄负面情绪的。他们说的对吗?对的。但是如果只是跟着他们发泄情绪的话,不仅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反而把自己搞得戾气重重,没意思的。所以知乎上、包括水源上一些网友的观点吧,看看就好,也别太当真了。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再说钱。只是靠着父母积累的财富坐吃山空的话,或许并不能给人带来很好的正反馈吧。有一句不知道我在哪里读来的话,在现代社会,人格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独立

另外,在人类历史中,稳定繁荣的年代是少数、战争动乱才是常态。居安思危是必要的。为了有能力应对这个变化无常的时代,也需要在一生中持续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焦虑应该绝望,如何通往幸福前面已经说了,这里不再重复。

httpwww.dt2023.cnindex.phparchives201.png